众所周知,中国自古以来一夫一妻制度为主,但近年来,一妻两夫的绝世奇闻再次被提起。
早在明清时期,一些地区的富豪、贵族为了生儿育女、延续香火,就常常有“娶公媳”这一奇特现象的出现。但真正的一妻两夫还是在近代诞生的。
据介绍,这种现象较多发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,其中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最为突出。盘龙区的傈僳族是最典型的一妻两夫现象的代表。在这个地方,绝大部分的地主家庭、豪门大宅都有一妻两夫现象的存在。
这种现象是如何诞生的呢?据说,是当时的种田契约制度演变而来。这种契约制规定了农村的耕地、林地、水利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,同时包括婚姻的规定,此制度被称为“土司制度”。土司制度下,男女自由恋爱,但只要结婚,女方就必须被娶为土司妻的第一位妻子,也就是“小妻”,而后再去寻找第二个男人作为“大夫”,这种情况下,“小妻”通常仍是家里面的掌权者,而“大夫”只是作为“家庭助手”存在。
一妻两夫的现象在当地长期存在,甚至形成了社会文化现象。而在当时,这个现象也曾成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攻击点之一。直到解放后,这个现象才被逐渐淘汰,逐渐走向历史的尘埃中。
尽管如此,一妻两夫的现象依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。历史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奇闻趣事,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