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文章,有几篇是在苦痛之中慷慨激扬地写出来的?王之涣的『登鹳雀楼』、陈子昂的『登幽州台歌』,许多读者读来,总以为这就是那个作者所有的东西。至于辛弃疾的『青玉案・元夕』,余秋雨批评说:这是纯文学,缺乏人生阅历;据说苏东坡的『赤壁赋』是他写给弟弟的信……只有罗隐的寒窑赋,读来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生命和痛苦。
寒窑赋,是南唐时期王安石的亲友罗隐所写。罗隐本姓许,字隐之,号惜翁,南唐二主后宫司舍人,官至通事舍人。寒窑赋是罗隐的一篇自传体散文,见于《唐宋传奇》卷十一。全文第一句话是:独卧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
题记一下,《唐宋传奇》中的散文分成五册,《寒窑赋》在第三册。
这篇赋的主人公「春秋」(字不详)遇到了大难,他被敌人追杀几天几夜,终于藏身于一座草庐中,犹如草木一般,毫不起眼。在这里,他忍受了风吹、雨打的凄苦,度过了长长的数年时光。草庐四壁漏风,屋顶上还有一些野草挂着,簌簌而动。春秋无可奈何,硬是忍住了一肚子的委屈,写下了这篇寒窑赋。
几经煎熬之后,他身心俱疲,生病了。他在书中反复地自问,为什么要死?死了又如何?
这篇赋最后以一句:「愿东流众水,各自东西,君复何言?」结束,这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境界,也许是因为他看破了生死的真相吧。
罗隐的寒窑赋文字儒雅,气韵瑰丽,有人说:「千古文章欣赏三百篇,寒窑赋名列其中」。
以下为寒窑赋原文全文:
独卧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咸阳已破,儒术仍贤。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
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
乱松残欲度,急水初停绝。万里愁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
况乃南北之分,东西二京,胡虏之邦,高低强弱,非所谓然也。何以明吾道之不合,穷吾志之不得展?万不得已,以寒窗绝壁,坐观天地之际,形神倦怠,遁入物外,斋心凝积,冥符隐显。时夏五月,未若梅雨寒,短日飞盼,抱瑟仰瞻,倦于形容,漫步颓仆,庶几听之夫子,浩歌吟咏,以言志于不测,于嗟不足,于叹良久。强扶以起,出倚虚无。
出户即崖,崖前即涧,涧上乃斗。顺涧而行,侍御史溪亭之下也。有石磴甚润,藤蔓扶绿,步步高危,铁索悬浮,谷风轻劲,阴燠交加,蝙蝠豁然飞出,四顾犹是霏微月色,迷魂旋从掌里笛,跄踉欲倒,专一圆音之哀,无须眉眼之劳。
有古松數十株,径抵嵩阳书院。沓然足音,三两看松。昨夜了然,幸无风雨。云海波涌,远睹崇山,朝暮得遥,审其气象,而疲于案头事。共坐石上,啜茗于杯,听風在松,寤寐俱忘。